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Zn(NO3)2 | B.溶液A中可能存在Cu(NO3)2 |
C.实验说明加入的锌粉是过量的 | D.试验中所涉及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王水”溶解黄金的化学方程式为:Au + HNO3 + XHCl = HAuCl4 + NO↑ + 2H2O 。其中,x的数值和四氯合金酸(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2,+7 | B.5,+3 | C.4,+3 | D.4,-3 |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发生分解反应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以分 |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