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49,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工业上制取金属Y一般通过电解其与W形成的化合物方法;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Q、W、Z、Y、X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 B.元素W与元素Z的最高化合价相同 |
| C.Q和X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
| D.Z元素的简单离子与含有Y元素的离子在水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1.2 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 |
| B.常温下,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3NA |
| C.0.1 L 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NA |
| D.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Na+数目为0.1NA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B.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
| 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少量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
|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
xC(g);Δ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不可能等于2
B.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1<c(A)<1.56 mol·L-1
在常温下,0.100 0 mol·L-1 Na2CO3溶液25 mL用0.1000 mol·L-1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c(CO32-)>c(HCO3-)>c(OH-) |
| B.b点:5c(Cl-)>4c(HCO3-)+4c(CO32-) |
| C.c点:c(OH-)=c(H+)+c(HCO3-)+2c(H2CO3) |
| D.d点:c(H+)=2c(CO32-)+c(HCO3-)+c(OH-) |
a g Mg、Al合金完全溶解在C1 mol·L-1、V1L HCl溶液中,产生b g H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2 mol·L-1、V2 L NaOH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 g。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铝为 (24b-a)/9 mol |
| B.C1=C2V2/V1 |
| C.d=a+17b |
| D.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C1V1-b)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