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
| B.将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
|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
| D.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色泽深的区域,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
|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
|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
|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主要来源之一 |
|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
| C.毛细血管壁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①② |
| D.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 |
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
|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
|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
|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
|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
|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