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3
361.0
184.6
2.0

 
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可达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只有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纬线与经纬度是确定地理事物位置的基本方法。回答题:
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 )

A.0°和30°纬线 B.30°和60°纬线 C.0°和60°纬线 D.60°和30°纬线

在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中,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环境效益的措施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的开发力度
B.发展交通,提高运输能力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D.加强对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图“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题。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技术 C.信息 D.劳动力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粮食 B.工业成品 C.矿产品 D.技术

读图“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C.第一、二产业发达
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

图是“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a)”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b)”,读图完成题。

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D.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