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乙区域土地集中连片 |
| C.甲区域机械化程度高 | D.乙区域矿产资源贫乏 |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 C.畜牧业比重大 | D.第二产业比重大 |
观天判势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1—4题。
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
| A.有大风 | B.有雨雾 | C.有冰冻 | D.有点冷 |
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3月21日) | B.谷雨(4月20日) |
| C.立夏(5月5日) | D.小满(5月21日) |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 B.北半球,向北移 |
| C.北半球,向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
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如遇“三碰头”则黄浦江水会明显上涨。不属“三碰头”是
| A.暴雨 | B.天文大潮 | C.台风 | D.咸潮 |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下)。读图,回答: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
|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
|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
|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
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丁丙甲乙 | D.丁丙乙甲 |
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
| A.9小时15分 | B.8小时35分 | C.10小时25分 | D.14小时45分 |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1~2题。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
|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
|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
|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 A.地球的公转 | B.地球是不规则的扁球体 |
| C.太阳的运动 | D.黄赤交角存在和地球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