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B.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
C.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碳的燃烧热 |
D.CO燃烧是吸热反应 |
以下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能使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Cl2 |
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一定是CO2 |
C.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HCl |
D.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NO2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关于下列说法:①胆矾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酸、烧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太阳能、氢能和核能都属于新能源;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⑥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⑦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存在电子的转移;⑧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⑧ | B.①②⑤⑥⑦ | C.②③④⑥⑧ | D.③④⑤⑦⑧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8 g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
B.用含有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数等于0.1NA |
C.25℃时,pH=13的1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为0.2NA |
D.100mL 12 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的氯气分子数为0.3NA |
下列与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 |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1mol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