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下,在0.2mol/L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OH-)/c(H+)=1010的溶液:K+、Fe3+、Cl-、NO3- |
B.能生成Al(OH)3的溶液中:Na+、K+、ClO-、SO32- |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Ba2+、NO3-、I- |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NH4+、K+、MnO4-、SO42- |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2Fe(OH)3 + 2KI; 3I2 + 6KOH="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I2 |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
B.纯净的硅单质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
C.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
D.发酵粉中含有苏打,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
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 |
D.装置④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 |
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 |
B.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变小 |
C.KSP(AgCl) > KSP(AgI) ,由此可以判断AgCl(s) + I-(aq)= AgI(s)+ Cl-(aq)能够发生 |
D.Ka(HCN) < Ka(CH3COOH) ,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