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地雀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地雀存在隔离,导致其种类增多 |
B.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
C.甲岛上的地雀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
D.每个岛上的地雀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
如图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吞噬细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B.图示所示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
C.溶酶体与吞噬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
D.吞噬泡包裹细菌,可避免细菌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
昆虫甲和乙是棉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丙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害虫与天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防治棉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C.精耕棉田与弃耕棉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
D.用昆虫信息素专一诱捕甲,短期内乙种群密度会上升 |
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
B.浆细胞分裂并分泌抗体 |
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D.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
下列模型真实反映所示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