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两物块A和B 用轻质细绳连接跨过轻质定滑轮,B下端连接纸带,纸带穿过固定的打点计时器,开始时保持A、B静止,然后释放物块B,B可以带动A拖着纸带运动,该同学对纸带上打出的点进行测量和计算,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天平测出A、B两物体的质量,mA=" 150" g,mB ="50" g。
(1)在实验中获取如图乙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测得x1=38.89cm,x2=3.91cm,x3=4.09cm,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从0运动到5的过程中,物块A和B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J,动能增加量为 J(取g =9.8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由于疏忽没有测量纸带上开始一段距离,但是利用该纸带做出与A下落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 (用a、b和c表示)。
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
和内阻
,并探究电极间距对
和
的影响。实验器材如题图所示。
①测量
和
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
和流过电源的电流
,依据公式,利用测量数据作出
图像,得出
和
。②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上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③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
图像如下图中(
)、(
)、(
)、(
)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曲线(
)对应的电源电动势
=
,内阻
=
,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
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
=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N,同时利用(3)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
(3)由图得到F合=N。、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
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在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保留
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察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二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
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
和
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
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
和(填"
"和"
")
某同学在进行扩大电流表量程的实验时,需要知道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和内阻。他设计了一个用标准电流表
来校对待测电流表
的满偏电流和测定
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的量程略大于
的量程,图中
为滑动变阻器,
为电阻箱。该同学顺利完成了这个实验。
①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其合理的顺序依次为(填步骤的字母代号);()
A. |
合上开关 |
B. |
分别将 和 的阻值调至最大 |
C. |
记下 的最终读数 |
D. |
反复调节 和 的阻值,使 的示数仍为 ,使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 的最终读数为 |
E. |
合上开关 |
F. |
调节 使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此时 的示数为 ,记下此时 的示数 |
②仅从实验设计原理看,用上述方法得到的
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③若要将
的量程扩大为
,并结合前述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结果,写出须在
上并联的分流电阻
的表达式,
。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
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作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
,
,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