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爱迪生发明了一架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以加快国会的工作。一位议员告诉他,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时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这表明( )
| 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
|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对合理想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合理的想象会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②合理想象是年轻人特有的
③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④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随着实验的进行,“嫦娥一号”将传回更多的图片,通过研究这些图片将有助于人类更好的揭示月球的奥秘。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④创造性思维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
|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 |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地认识 |
|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作用于感性认识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的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成因。这表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
|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
|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是因为
| A.本质和现象不是直接合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的 |
| B.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完全一致的 |
|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抓住了本质,就抓住了现象的根据 |
| D.感性认识是认识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