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
|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
|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
|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
|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
|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
|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
| 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
| 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