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
材料一:梦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晋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社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材料二:APEC会议期间,美丽的“APEC蓝”令人心醉,也让雾履治理看到了希望。如何才能使“APEC蓝”变成持久的“北京蓝”呢?大家在网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亚太梦想。
(2)结合3位网友的跟帖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他们建议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

材料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2012年11月12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谈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框架总结

材料三:城镇化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民工进城。他们虽然在城镇工作,但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购买等方面并未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为不完全城镇化人口。东部某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图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为农民工成为完全城镇化人口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一词。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道路决定命运。 从“海国图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建国方略”……中华儿女无不渴望找到民族复兴之路。然而,大都“此路不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经历种种挫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找到了“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国强”与“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中国梦”照亮的,既是民族国家的共有理想,也有亿万中华儿女个人梦想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
(2)有人认为要在“个人奋斗”中达到“自我圆梦”,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请你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更要强调“民富”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依据,并就如何实现“国强”与“民富”的统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 2012年3月19日,法国宪法委员会宣布,l0名来自不同政党的候选人将参加总统竞选。最终,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战胜时任总统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总统。萨科齐和奥朗德是法国政坛右翼和左翼派别的代表,双方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萨科齐提出,“诚实劳动”在解除经济困境中最为重要,不能“滥用福利”,寻求就业要接受培训;而奥朗德则提出促进青年就业、增加富人税收的“社会主义”纲领,并批评萨科齐政府解决欧债危机的做法过于偏向资本方,民众的负担过重。
材料二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于11月6日举行。这次总统选举将先选举出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于2012年12月17日选举产生总统和副总统。同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33个议席也会进行改选以产生第113届国会。最终,民主党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人米特·罗姆尼,连任美国总统。
(1)你如何看待萨科齐和奥朗德在总统竞选中政治主张的差异?(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法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货币融通如水之流动,避高而趋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资本因受利润的吸引,不断向低成本、高收益的企业和产业流动,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洼地效应”。
近年来,受高回报的利益驱使,大量货币资本逃离生产领域,流向投机炒作市场,而创造真实社会物质、精神財富的实体经济却面临资金短缺,产业“空心化”的危险令人担忧。
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倾向固然与企业的成本提高、税负较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与企业家的经营观、效益观密切相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种地的不如‘炒地’的,盖房的不如‘炒’房的”等投机炒作之风,致使人们追求暴富,崇尚投机。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明“允许货币资本自由流动”和“政府适当监管货币流动”的经济学依据,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各提一条建议,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体为75% —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左右;我国过去的城镇化比较注重土地和规模扩张,而人口集聚相对滞后,进城务工人员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公民权利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失。
表二 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2012年城镇化率(%)
与2011年相比上升的百分点
东部地区
62.3
1.1
中部地区
48.7
1.8
西部地区
44.5
1.7

材料二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