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
①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日前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增收了诸如“团购”、“云计算”、“PM2.5”等新词语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涌现的新事物、新变化。这表明
| A.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 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文化创新的障碍 |
| C.文化创新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 D.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
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
|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
|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
|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
|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
|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A.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
| B.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处 |
| C.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 D.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