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书为世所重,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羲之甚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从子:侄子。②钟繇: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③张芝: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④代述:代行王述职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集咸:都。
B.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列叙:分别记载。
C.我书比钟矫,当行抗:抵挡。
D.而羲之甚之轻:轻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观宇宙大,俯察品类之盛辄洒扫而待
C.固知一死生虚诞古今之冠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羲之甚轻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由“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对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忧患的啃叹。
B.《兰亭集序》不仅是书序,更是一篇立意深远的散文,语言清新疏朗,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
C.王羲之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他性格刚直,而因为他酷爱鹅,性格又有幽雅高洁的一面。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再去拜访,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 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⑦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⑧公子从车骑,虚左
⑨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⑨/⑦ B.①③⑤/②⑨/④⑧/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⑤⑦/②/④⑧⑨/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无盛位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也?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A.士之能垂休光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须:等待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负:依仗
D.未尝干之干:从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何其相须之殷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特立而独行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①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B.虽遇其人,未暇礼焉
C.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D.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读书人需要有名望的人引荐才能使自己显扬于当代,同样也需要有名望的人做继承人才能使自己的美好德行流传下去。
B.于襄阳是一个有才能、有品德又有名望的人,但却一直不能推荐真正的人才,对此,韩愈提出了批评,并表达了不满之情。
C.虽然说得比较谦虚,但是韩愈还是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他写这封信是希望于襄阳能够通过他的文章来了解并举荐他。
D.本文说理透彻,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语言得体,有很强的说服力。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2) 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200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象①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②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③乂④,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⑤,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⑥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舜的同父异母弟,曾多次图谋杀害舜,舜都不计较。舜继位后仍封象为有鼻国国君。②干羽既格: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舜乃广修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归顺。③烝烝:谓孝顺。④乂:安定。⑤瞽瞍亦允若:瞽、瞍,瞎子。舜的父亲有眼不分善恶,故名。允若:忠诚老实的样子。⑥管、蔡:周武王之弟,因作乱被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肇:创建
B.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举:举行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弟:为兄弟
D.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信:相信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诸苗夷之请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B.①而管、蔡不免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吾将以表于世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D.①使知人之不善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咸神而祠之 B.新其祠屋
C.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D.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
20.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为子不孝,为弟不悌,而苗族百姓却“皆尊奉而禋祀焉”,而今又重修象祠,作者认为象是圣人舜的弟弟,苗民们只是爱屋及乌而已。
B.作者由象当初的不仁到最后世代受到苗族百姓祭祀这一事实,从而得出人性原本是善良的,至善的品德可以感化天下所有人的结论。
C.舜不仅以自身崇高的品德感化了象,而且在封象之后派遣官吏帮他治理国家,从而使象能“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D.文章善用对比进行说理,如象祠被唐人毁坏而在苗族得到奉祀,舜父瞽瞍的变化及与周公处置管、蔡的比较,论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2)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各有所裨于人者也。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
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刚直似之,食之强横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但其食面之法,小异于北,而且大异于南。北人食面多作饼,予喜条分而缕析之,南人之所谓“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予则不然,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
所制面有二种,一曰“五香面”,一曰“八珍面”。五香膳己,八珍饷客,略分丰俭于其间。五香者何?酱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笋或煮蕈煮虾之鲜汁也。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后以酱醋及鲜汁三物和为一处,即充拌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然后以滚水下之,则精粹之物尽在面中,尽勾咀嚼,不似寻常吃面者,面则直吞下肚,而止咀咂其汤也。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肉,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以面性见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丝故也。但观制饼饵者,欲其松而不实,即拌以油,则面之为性可知矣。鲜汁不用煮肉之汤,而用笋、蕈、虾汁者,亦以忌油故耳。所用之肉,鸡、鱼、虾三者之中,惟虾最便,屑米为面,势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备不时之需;即膳己之五香,亦未尝不可六也。拌面之汁,加鸡蛋青一二盏更宜,此物不列于前而附于后,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袭耳。(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1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竟:整
B.以调和诸物诸:相当于“之于”
C.与未尝食面等也等:等同
D.不得名之以珍也名:命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各有所裨于人者也其皆出于此乎?
B.予则不然见狱吏则头枪地
C.以家常日用之物以其无礼于晋也
D.而用笋、蕈、虾汁者归而求救国之策
1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予喜条分而缕析之 B.南人饭米,北人饭面
C.五香膳己,八珍饷客 D.然后以滚水下之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米与面是人们的主食,对人的身体益处却是不同的,李渔认为不能长期只吃一种而要兼吃,这样利心利脾。
B.李渔身为南方人,其吃面的方法既不同于北方人也不同于南方人。北南吃面的最大差异是前者吃面条,后者吃面饼。
C.李渔所制的“五香面”与“八珍面”所用主料相同,所制作方法也差不多,重面味不重汤味,它们所不同的只是辅料。
D.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从作者详细介绍的制面之法、吃面之道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生活情趣,符合“闲情”偶寄的特色。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但观制饼饵者,欲其松而不实,即拌以油,则面之为性可知矣。
(2)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袭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①,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②,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③,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忧忧:忧愁
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别:另外
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屏:隐藏
D.向敏中大耐官职耐:胜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君子不以言举人
B.先驰骋于中门外徘徊于斗牛之间
C.卿往观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宗谔与其亲径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瑀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⑵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