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食也胜:尽
C.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戴:顶在头上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验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如寡人用心者

A.邻国民不加少 B.填然鼓
C.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梁惠王“尽心”治国但仍“民不加多”的困惑,以此引出下文孟子的论述。
B.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特点,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其治国并未尽心。
C.第四段孟子正面阐述他的“王道”主张,描绘出实施“仁政”后理想社会的蓝图。
D.孟子善于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步步推进,并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更富气势。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嗷嗷(众多的愁怨声),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以礼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贾谊《过秦论》)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判断
B.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C.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灭族
D.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糟糠甘:认为甘美

下列各组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
B.前事之不忘,后事之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C.向使三国各其地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D.思厥先祖父,霜露,斩荆棘虽有槁,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下列各句括号内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指秦)弥繁,侵(指六国)愈急
B.刺客(指荆轲)不行,良将(指李牧)犹在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其中①②③之“后人”指代对象相同)
D.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指秦之暴政)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答: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答:
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卒。节选自《明史·赵彦传》
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所部练民兵檄:命令
B.荐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起:起用
C.子锦衣卫世佥事荫:庇佑
D.子削籍:户口

下面划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备征调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筑长围以攻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条列综核事宜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
D.自是忠贤所恶约婚姻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东 坡 谓 柳 柳 州 诗 在 陶 彭 泽 下 韦 苏 州 上 此 言 误 矣 余 更 其 语 曰 韦 诗 在 陶 彭 泽 下 柳 柳 州 上。余昔在扬州作《论诗绝句》有云:“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又常谓陶如佛语,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选自清·王士禛《分甘余话》)
[注]王右丞: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
请写出文中提到的“柳柳州”“韦苏州”的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士禛认为韦苏州的诗高于柳柳州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