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马可:只想做与时尚无关的真正的衣服
9月底的一个傍晚,马可坐在工作室的会客厅接受了《人物》的第三次采访。这是一间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痕迹的空间,灰色方砖地面,由几块老木板拼接的桌椅,桌面坑洼不平,细缝处隐约可见两三团青黑色的苔藓。父母问,你怎么不搞一个天花吊顶呀?你看人家弄个天花,多漂亮啊。“你说,我能听吗?我就不是那种审美啊。”马可呵呵地笑着。此时珠海,刚入初秋,天气不那么闷热了,马可穿了一条白色亚麻连衣裙,身材削瘦,麻花辫,脸上偶尔流露出小女孩的羞怯。
马可工作室的出品都是纯天然的手工制作,她从偏远的西南山区请来了一些掌握传统女红技术的手工艺人。马可的设计从手织布的组织纹样开始、再到手工缝制和植物染色。虽然缓慢,但令人身心愉悦。她厌倦了此前令她成名的流水线成衣,她只想制作真正的手做的衣裳,那些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向外界“炫耀或者建立某一种形象”的生活必需之物。
台湾云门舞集创办者林怀民非常欣赏马可的设计,邀请她为新作设计演出服装,“她在意的是布料跟身体间的空间。”林怀民接受《人物》采访时谈到,当他的舞者穿上马可的衣服时,与空气、风“来来去去”形成一种奇妙感,一位性格急躁的舞者竟然可以很好地做出此前并不擅长的慢动作。“这么多年来,在西方时装的影响下……所有的人自卑,一个是它的价格昂贵,第二个是一定要瘦得皮包骨你才能算是赶上流行。”林怀民说,马可的衣服任何身材都可以穿,“所以为了穿那些昂贵的衣服,要把自己瘦得生不如死那个样子,不晓得在干吗,我想这个是走歪了。”
林怀民初见马可是在澳门一起观看越南裔编舞家的舞团表演。舞者是一群真正的越南农妇,马可兴奋得不行。演出结束后跑去后台跟老人们聊天,语言不通,七手八脚,直到老人们表示要回旅馆了,她才放她们走。“这很滑稽。”林怀民半开玩笑说,“我就是比较不一样,我会觉得我很喜欢她们,然后讲几句话,我就去睡觉了,马可没有,勇往直前。”
“勇者”马可付诸实践之事是将“无用”投入市场。她在北京城中心一个创意园区举办了国内首次无用作品发布会,同时宣布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正式开幕。表演在一个露天天台,充满浓郁的宗教感,一位台湾原住民歌手唱响序曲,33个高矮胖瘦不一的表演者,穿着粗布麻衣,缓缓踱进舞台。
表演者围拢在一起,踏着简单的舞步,整齐地用脚跺踩地面,地板上的玻璃烛台在抖动中发出越来越强烈的节奏声。马可流泪了,事后她解释说,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和自我,她却从这支舞里看到了祖先们赖以生存的根基,那种群体协作的共性永远超越个体差异的强大。“这是还保留着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各地民族共通的东西,人们聚在一起,手拉着手,头顶苍天,脚踩大地,只要不断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就能够给彼此带来内心的感动和幸福,我们还要什么呢?”
演出结尾,两位老人带领着一队人向一个方向走远,他们回家了,灯光熄灭,沉浸在黑暗中的嘉宾一时还回不过神来,没有通常时装秀完毕的鲜花和掌声,大家在静默中被指引着来到楼下的广场,铁锈色的小剧场幕墙上打出“无用回家”4个字,一束暖色灯光洒在马可身上,她一袭暗红色麻布长衫,用轻微的声音感谢一连串的人。“我什么都不想说了。”两周后,她对记者说,本来想解释无用到底是什么,但那一刻,她觉得语言太苍白,她想说的一切都尽在演出中了。
无用到底要做什么?在一篇写于2007年的文章《我对服装设计师身份的认识》中,她给出答案:“我不满足于服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我深信最伟大的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更无条件。”
(本文节选自《人物》2014年10月号)如何理解马可在演出后“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设计师马可的精神品质?请分点概括。
文章结尾引用了马可的一句话:“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更无条件”,结合本文,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下列队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
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盛会生活的资源。 |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号,有删改)
1. |
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
2. |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
3. |
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
4.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的种种幻想变成现实,上古时代异想天开的"造人"神话,将在当代科学家手中实现。以人造肌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类人机器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科学家发现,非金属材料能在电流的作用下运动,于是产生了制造人造肌肉的构想。研究证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作。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相反,通过改变复合体的形状也可以产生电。
人造肌肉具备人体肌肉的功能。在人造肌肉中,一根直径为0.25毫米的管状导电塑料可承重20克,相同的体积,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的力量强壮10倍。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除了关节之外,四肢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关联处,能量上自然是捉襟见肘。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近年来,一种名为Birod的生物机器人已问世,它可以负载超过自身许多倍的重量。科学家正在研制用于未来士兵装备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一旦装入手套、制服和军靴,士兵就会有超人的力量,举重物、跳过高墙均不在话下。
利用人造肌肉可以发电的原理,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脚后跟"发电机,即把人造肌肉安装在军靴的鞋跟上,通过步行、跑步等运动就能发电。未来,凡是需要小型电动引擎的制造业,人造肌肉都有用武之地。
人造肌肉灵活柔软,还可以用来制造医用导管和在救灾中大显身手的蛇形机器人。目前已经有了利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它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与真鱼没什么差别,
"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机器鱼既没有马达、机轴、齿轮等机械装置,也没有电池,完全是靠伸缩自如的高分子材料自行驱动。
1. |
下列对"人造肌肉"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2. |
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