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
|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
| 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 |
| 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
下列关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使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 |
| B.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
| C.突变是可遗传变异,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
| D.物种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射用的禽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
| B.禽流感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不遵循中心法则 |
| C.流感病毒的基因产生突变主要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 |
|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
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杂交不育属于种间隔离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
④从生物进化的规律看,在生活环境上是由陆生到水生
⑤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是因为自然选择使黑色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的结果.
|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
| B.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
| C.达尔文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
|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同一群落中的种群会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