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地形示意图(左图)和甲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右图)。
材料二: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三: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图中A、B两地都分布着草场资源,分别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读右图,阐述甲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城市在B城市的方向。
(2)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主要原因和意义。
所给三幅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反映甲图中的P地河谷剖面,丙图反映甲图对应的湖泊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河流流向是;P地附近河谷的成因和下列哪种地形的成因相同。
A.渭河平原 | B.西欧平原 | C.长江三角洲 | D.黄土高原 |
(2)若在Q处建大坝,对P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S城市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的季节,湖泊蓄水范围接近右图a、b中的 (a、b)。分析该地区此季节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读北半球某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都位于31.50N纬线上,
A处为气候,B处为气候。
(2)A东部地区夏季主要盛行季风,成因是:
(3)B地气候类型的代号是,
气候特征:
成因是:
该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图示所示日期为。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
(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经度。
(4)图中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昼夜等长的是点。
(5)早晨6点的是点。
(6)A点的昼长是小时,日落时间是点。
(7)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是点。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适当位置标出远日点位置。
(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北半球节气是。
(3)地球公转到点时,天津是秋季。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5)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至期间。(填字母)
(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A.始终加快 | B.先加快,后减慢 | C.先减慢,后加快 | D.始终减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