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日,部分省市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在高考加分项目中,体育、奥赛等项大幅度缩减,“见义勇为”成为新增加分项,最高可加20分。这一格外抢眼的高考新政,不仅是对考生“见义勇为”行为的政策认可,也是对当下道德滑坡、正义淡漠现象的制度“挽救”,更是对考生一种最实惠的倡导和鼓励。
材料二:2014年11月28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条例》。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行为人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死亡或者致残造成生活困难的,其子女在入公办幼儿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优先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农村寄宿学校就读的,纳入国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范围;在报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时,给予适当降分录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以上人员统筹纳入国家教育资助体系,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各级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应当对以上人员给予适当资助。鼓励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和省属及以下高等学校免收以上人员就读期间的学费。
(1)见义勇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谈谈你对高考中“见义勇为”加分的看法。
(3)你觉得“见义勇为”立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张超从小父母双亡,靠乡亲们的资助和当地政府的救济,他不但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在县上的职业教育中心学得了一门汽车维修的手艺。18岁那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积极肯干,荣立了一次三等功。复员转业后,他在镇上开了一家汽车修配厂,因为技术好、收费合理,生意越走越红火,成了全镇有名的富裕户纳税模范。几年前,他当选县人大代表,还接受乡亲们的邀请,回村当选了村主任。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他所在的村子不但脱贫致富,还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科学种田等方面成绩显著。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张超行使了哪些权利(至少三项)?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三项)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这天林某以同事王某的名义在某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征婚启事,结果使王某非常苦恼:领导批评,同事朋友取笑,妻子闹着要离婚。
(1)林某行为除了侵犯王某的姓名权外,还侵犯王某的什么权?这一权利主要表现为哪些?
(2)如何评价林某的恶搞行为?)
(3)假如你是王某,你会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一权利?
健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拥有健康才可能拥有一切。若将健康与其他利益相比,健康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了健康,后面的名誉、金钱再多也是“0”。请问:
(1)这个比喻强调了什么权利的重要性?
(2)在我国,有哪些法律保证公民的此项权利?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行使这一权利?
孟佩杰,女,20岁,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芳英,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2012年,孟佩杰被评选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请联系材料,谈谈孟佩杰具有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怎样培养这种精神品质?
有些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经地义”。
(1)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有何危害?
(2)我们应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