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放,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时间
(1)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经历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2)
(3)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这5段文字在新闻的常用结构中属于哪一部分?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句中的“百年”是确数还是概数?(在了解香港历史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第3段的“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第4段中引用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文中的哪一个词语表明交接仪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学会快速搜索)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能否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是新闻内容的提要,_____________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_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划线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破解埃及金字塔之谜
被全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埃及胡夫金字塔考古探秘活动终于在9月17日尘埃落定。
9月17日北京时间9时37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伊·哈瓦斯博士亲手撬开了“监工中的监工”马赛·瑞特的石棺上盖,一副完整的男性遗骨面朝东方侧躺在石棺中,虽然从未被掘过,但是却没有我们期待中的木乃伊。据哈瓦斯博士介绍,乌赛·瑞特墓的发现纯属偶然,一位女游客在骑马时马腿掉进了一个洞中,这个4500年前的墓穴才重见天日。根据墓室中象形文字的记载,墓主人是负责工人城市后勤保障的行政长官,地位相当于市长,埃及文物专家将会用X光。DNA等方法分析乌赛·瑞特的死亡原因。对于石棺中没有木乃伊,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颜海英解释说,吉萨高原地区湿度相当大,况且石棺如果进水后根本没法渗出去,这两个条件都不利于木乃伊保存,也许当初可能制作了木乃伊,但4000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他腐烂掉。
顺利开启石棺后,哈瓦斯博士匆匆赶回胡夫金字塔内,去见证“金字塔漫游者”穿过石门的一瞬间,9时57分,机器人发出的灯光照亮了四千多年前的黑暗,石门背后竟然是另一道封闭的石门!面对第二道石门,哈瓦斯博士非常兴奋,他相信这道石门后肯定有一些有待探索的东西存在。
第二道石门后面是一间密室还是另一通道,抑或还是一道石门?这次尚未揭开谜底的探索活动使金字塔内隐藏的秘密更加扑朔迷离,不可预知的悬念反而激发了人们对金字塔的更大热情。此次金字塔的现场考古,对全面破译金字塔之谜有很大意义。
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题目可知胡夫金字塔之谜经过此次考古已彻底破解。
B.专家们从多方面分析论证,得出监工石棺中的木乃伊已被盗走的结论。
C.胡夫金字塔石门后面还是一道石门。
D.这次现场考古活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有些出乎专家学者们的意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由文章可知,保存石棺中的木乃伊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北京时间”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考古学家在清理三峡文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具距今约2000年左右的女性遗骨,为了弄清其死去的原因,将会采用哪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发挥想像,揣测一下胡夫金字塔第二道石门后面存在哪些东西,试列举一种,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__________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

A.表明思念敬爱 B.体现纪念尊敬
C.表现想念敬慕 D.表示怀念敬仰

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应为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这段文字的结构顺序是__________。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下列①②③④为象征事物,ABCD为具有的象征意义,请用直线将相关的连起来。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段文字先台阶,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中间;先题字,后__________。按_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人民英雄”是指()

A.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人民英雄。
B.鸦片战争以来的人民英雄。
C.五四运动以来的人民英雄。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英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