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由副食转变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 )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参加“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高层研讨会的专家指出,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受中国数千年来“崇尚和平”的传统思想熏陶和吸取近代民族屈辱与战乱的痛苦教训,使中国人民深刻地领悟到了“和为贵” 的绝对价值,决心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与各国政治上和平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曾饱受近代列强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最希望和平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这说明
| A.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 C.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D.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今夜无眠”式的谈判与等待中,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巴厘岛路线图”的产生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这说明
|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 C.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 D.人类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外交工作的出发点 |
35年来,中日关系曲曲折折,一度出现“政冷、经热、军滞”,中国海军访日,使中日交流再起航。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政冷、经热、军滞”,是因为
| A.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
| B.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 |
|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
| D.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对内政策决定的 |
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仅靠不足2美元来维持生计,其中12亿人每天靠不足1美元来生活。北方富、南方穷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保护价 | B.充分发挥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
|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D.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