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
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
出处:                      
主旨词语: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相依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近平主席今年11月26日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使其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根据相关史实回答:
(1)孔子他的言论收集在哪一本书中?他在思想方面提出了什么学说?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
(2)习近平主席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使其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你会从孔子那里学到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举二例),你如何评价孔子?( 4分)

反思历史行为。
同样是大国之间的合作,1942年1月1日,《》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及时;1955年,为抗衡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可叹!

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1)材料一中“军人”指的是?此事件中签订的条约是?
材料二: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梁为楫、郑则民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
(2)请说出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分)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2分)
材料三:“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
——《庚子西狩丛谈》
(3)材料中的“乱民”是指?“外国连衡而入京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