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L2/mol2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
下列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和N2 | B.O3和SO2 |
C.CO2和N2O | D.N2H4和 C2H4![]() |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原子晶体 | B.分子晶体 |
C.离子晶体 | D.金属晶体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
B.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数多 |
C.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
D.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