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首届“10·17”论坛2014年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设立扶贫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回答下列小题。“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定为本届论坛主题,表明( )
| A.扶贫开发与实现全面小康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
| B.努力减少贫困人口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
| C.只要没有了贫困人口就实现了全面小康 |
| D.我国要消除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差别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这体现了(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政府基本职能不断增多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④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扶贫开发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扶贫开发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要求我们( )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充满信心接受考验
④依据主观想象去进行创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今年,湖南卫视全新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从播出后,就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也因此背上了“引进”的“原罪”――“还不都是引进国外的”、“我们怎么都开发不出一档自己的节目”,类似的议论声,从一开始就不绝于耳。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照搬外国优秀文化
④坚持“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
2013年以来,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而高考改革因牵动成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引人注目。关于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
| D.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
与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写意不同,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宏大、严整、堂皇。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上,也汲取了不少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演变说明了( )
①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应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③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
④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式内涵亦能因时而变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