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 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4题
草堂的情思
夏立君
①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②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③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④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⑤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⑥“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啊,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⑦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注]的终生契约。朱门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⑧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注】缪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诗歌的女神。
18.第④段中作者说“这是一个永远的梦”,“永远的梦”的内涵是什么?
19.解释第⑦段划线句子朱门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的含义。
20.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写李青莲?全文以第二人称行文,有何作用?
21.纵观全文,分条概述作者说“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的原因。

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
简述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的过程。 (《复活》)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止确的两项是( )( )(5分)

A.袁术听说刘备接受了曹操的封号,怒而起兵,大举进攻许吕,袁曹两军对垒于官渡。
曹操兵强粮足,且内部团结,将士片j命;袁军兵弱粮少,内部矛盾重重,军心涣散,加上他优柔寡断而多疑,多次坐失良机。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曹操毅然采用许攸的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 (《三国演义》)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黛玉。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 (《红楼梦》)
C.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白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红楼梦》)
D.等她苏醒过来,只见自己已被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人们正把倒在血泊里的卫队长抬走,教士旱已无影无踪了,房间深处临河的那扇窗户敞开着,人们捡到一件斗篷,猜想这斗篷是军官的。她听到周围的人在窃窃私语:“巫婆刺杀了这位军官。”

弗比斯约爱斯梅拉尔达幽会寻欢:克洛德得知消息后乔装打扮跟踪弗比斯,并潜藏在
他们幽会的房间。当看到弗比斯和爱斯梅拉尔达亲热时,克洛德妒火中烧,从房中蹿山,抽出匕首,刺进了弗比斯的胸膛。克洛德逃走后,爱斯梅拉达被逮捕。她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绞刑。 (《巴黎圣母院》)
E.对,这个女人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这种特点
使每张脸都自成一格,与其他人不同。尽管她的脸苍白和丰满得有点异样,她的特点,与
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还是表现在脸上,嘴唇上,表现在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
她那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中,表现在脸上和全身流露出来的唯命是从的神态上。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什,两蒙松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
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白己是造成她不
幸的罪人.决定帮助玛丝洛娃。但由于在陪审团讨论时一时疏忽,导致玛丝洛娃被无辜判
罪。 (《复活》)

简答题,每题l00字左右。
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一句话,在巴金的《家》中,谁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答:

简答题,每题l00字左右。
简述欧也妮的婚姻经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