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bān lán)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
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用相对应的图形圈起来。
(2)读懂句子填空。
①“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 。”这句话中把
比作 。
②“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 。”句中,“翩翩起舞”和“欢迎”都是写 的动作的,这里把蝴蝶当作 来写。
(3)这篇短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讲台湾的蝴蝶谷:
① ;
② ;
③ 。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逝世的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姓张的帽子带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
(2)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含义。
伯父的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句子中,“伯父这句话”指___________;“我又羞愧,又悔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鲁迅说过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姚明
二米二几的身高,二十刚出头的年龄,姚明成了东方男篮一宝。
其实,姚明成宝不只是他的身高和年龄。“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高?”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也许是因为我要比常人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姚明面带笑容,脱口而出。去年报社请姚明来做客,有人说:“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三,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七,你究竟多高?”姚明笑了,又是脱口而出:“要是人能随着报纸说的长高那就好了。”
短短一语,透出了姚明的机智和幽默,也可见他的聪明。姚明的聪明在球技上体现得更多。大个队员,是各队防守的重点,严防死盯就容易犯规,所以大个队员罚球的机会很多,聪明的姚明在罚球上下了苦功,现在的技艺虽还不是dàn wú xū fā( ),但已达到了十之八九的境界。大个队员能投三分球的,在NBA中也是屈指可数。聪明的姚明日常训练就补投三分球这一课,所以比赛时常有三分球的入账。有一次他在主场与八一队决战,姚明拿出了他勾手投篮、扣篮的新招,这一新招虽还未达到dé xīn yìng shǒu( )的境界,但shú néng shēng qiǎo(),这将会成为臂长的姚明的一个绝招。
能yáng cháng bì duǎn( ),这是聪明。真聪明者,还体现在他能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别人的赞扬而骄傲。
1.把文中拼音写成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指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起______________作用。
4.回答问题。
读了本文,说说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 jiān jù(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ní jiāng(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3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shāng liang( ),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dǒu pō( )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缩短——( )容易——( )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波浪线的是一句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写句子: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4.詹天佑在居庸关开凿隧道采用________方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八达岭采用________方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青龙桥“爬陡坡”又设计了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让他飞
二战时,美国有位播音员申请成为海军飞行员,但是屡次遭到拒绝,这个人就找到罗斯福总统。总统把那个承办的军官找了来,问拒绝的原因。军官报告说,这个人曾因汽车失事伤过脚。罗斯福问道:“能走路吗?”军官回答:“能。”罗斯福就厉声说:“那就让他飞吧,我不能走路,却能担任海陆空三军总司令!”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关键看他有没有执著如一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他的四肢再健全又有什么用呢?
不赞成片面地夸大逆境的作用,但是,逆境常常造就英才,这倒是真的。所以,千万不要为别人暂时处于困境而幸灾乐祸,更不要讥笑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或不足,那些做出惊天业绩的人,往往都是历尽坎坷而最终没有向命运低头的人。
让他飞吧!只要他的双腿能迈上机舱,就一定能驾驶飞机穿越云层,实现心中的梦想。
1.圈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执著zhí zhú逆境nì jìng坎坷kǎn kě
②执著zhí zhuó逆境niè jìng坎坷kǎn kě
③执著zhí zhuó逆境nì jìng 坎坷kǎn kě
2.用“________”划出文中的反问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3.填空。
(1)文中的播音员申请成为海军飞行员屡遭拒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斯福总统支持播音员的理由是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他们同住在伦敦的时候,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已见,tāo tāo bù jué( ),有时侯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后来,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bǐ cǐ( )通信,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这些书信直到现在还保存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元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fān yì( ),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zhù shù( )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1.看拼音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各抒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毫不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课文完成填空。
“有时候他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竟要借钱买邮票。”句子中“_________”字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这句话中“竭尽全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