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错,用“√”或“×”表示。(每题1分。共3分)
(1)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来写的。 ( )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
⑴“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啊!”表明了:
①母亲让“我们”不要乱花钱,要俭朴。( )
②母亲让“我们”知道钱来得不易,要勤劳。( )
③母亲让“我们”珍惜用汗水换来的钱,发奋读书。( )
⑵课文《春蚕》主要告诉我们:
①春蚕一生是怎样变化的。( )
②养蚕要注意什么。( )
③在养蚕的过程中,父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
下面的句子意思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就没有太阳。()
(3)太阳能发光、能发热,是一个大火球。 ()
(4)能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就是太阳。 ()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别字。
直指云肖()满目清翠()联绵不断()
清彻见底()拨地而起()四李如春()
气势磅薄()重重迭迭()芒芒苍苍()
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风把小树刮得东倒西歪。( )
(2)小树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3)大风刮得小树东倒西歪。( )
(4)小树把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5)我们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
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的打“×”。 4分
(1)“衣裳”“窟窿”“庄稼”读这些词时带点字都应读轻声。()
(2)“肃”字的第6笔是“丿”。()
(3)“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这些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
(4)“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和“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能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