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圳农业总产值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979-1993年,深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进城务工,土地不断遭到弃耕 | B.工业污染加剧,大批耕地遭受污染 |
C.城市化速度快,建设用地侵占耕地 | D.考虑环境保护,实施生态退耕政策 |
1979-2003年,深圳农业总产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趋势相反的主要原因有
A.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作物单产提高 | B.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投入劳动力 |
C.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 D.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了作物产量 |
下面为土坡再分配速率等温线图,读图回答小题。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上图中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项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小题。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①③⑥ | D.①③⑤ |
图a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甲河流域示意图,图b反映的是甲河流域某年部分基本数据,读图完成小题对图有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河流域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
B.甲河流域城市体系较合理 |
C.甲河流域有结冰期 |
D.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
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表现在
A.东南部面积所占比例小,自然环境脆弱 |
B.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
C.西北部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 |
D.西北部人口所占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小题。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B.甲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较丰富 |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
丁地沙漠化问题严重,铁路有容易受风沙覆盖的危险。丁地采取的措施可信的是 ( )
①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
②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挡风墙,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③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沙障,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进行固沙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②③ |
“十一五”规划把“能源开发和资源有效利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据此回答小题。下列措施中对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目标有推动作用的是( )
A.提倡“以水定产”原则 | B.扩大再造林面积 |
C.利用中水灌溉绿地 | D.加快垃圾填埋厂建设 |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尤以海南岛最为丰富 |
B.我国风能除东南沿海地区较为丰富外,实际储量有限 |
C.青藏高原南部因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
D.我国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应进一步扩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