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3 |
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
C.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
D.反应后生成了两种物质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 |
B. |
称量固体 |
C. |
加热液体 |
D. |
倾倒液体 |
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
B. |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C. | 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D. | 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
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 | 碳循环 | B. | 氧循环 | C. | 二氧化碳循环 | D. | 水的天然循环 |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
B. | 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
C. | 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
D. | 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在一定条件下,一容器内含有三种微观粒子,一种是阳离子,一种是阴离子,还有一种是分子,且三种微观粒子处于自由移动的状态.当改变条件后,容器内的部分阳离子和部分阴离子便处于不能自由运动的状态,这个过程属于()
A. | 结晶 | B. | 蒸馏 | C. | 溶解 | D. | 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