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 ,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 A.主张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B.赞同俄国模式革命道路 |
| C.倾向和平地建成社会主义 | D.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王阳明 | D.李贽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
|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
|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
|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 A.由“无为”发展为“有为” |
|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 C.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
|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
| A.墨子 | B.韩非子 | C.孟子 | D.庄子 |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
|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
|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