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溴苯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a中加入15 mL苯和少量铁屑,再将b中4.0 mL液溴慢慢加入到a中,充分反应。
步骤2: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步骤3: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 水洗涤,分液得粗溴苯。
步骤4: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即得粗产品。
(1)步骤1仪器a中发送的主要反应是 。
(2)将d的作用是 。
(3)将b中的液溴慢慢加入到a中,而不能快速加入的原因是 。
(4)仪器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回流的主要物质有 。(填化学式)
(5)步骤4得到的粗产品中还含有杂质苯。已知苯、溴苯的有关物理性质如下表,则要进一步提纯粗产品, 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 |
苯 |
溴 |
溴苯 |
| 密度/g·cm-3 |
0.88 |
3.10 |
1.50 |
| 沸点/℃ |
80 |
59 |
156 |
| 在水中的溶解度 |
微溶 |
微溶 |
微溶 |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 (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已知:酸性H2SO3>H2CO3,Ca(HSO3)2溶于水]: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接 , 接 , 接 。
(3)要检验出CO2,实验现象是:乙中 ,丙中 。
(4)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丙中品红的作用是 。
小王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1)知识储备:将氯气通入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水中具有强氧化性的分子有 、 。
(2)探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①猜想:a.是氯水中的盐酸中和了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b.是 。
②设计实验: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若现象为 ,则证明“猜想a”正确;若现象为 ,则“猜想b”正确。
某学生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2)滴定:
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右图的___________操作。
③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_______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④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 第一次 |
20.00 |
0.20 |
20.38 |
| 第二次 |
20.00 |
4.00 |
24.20 |
| 第三次 |
20.00 |
2.38 |
a |

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___________;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 %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①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温度计、量筒、玻璃棒、烧杯。若要进行中和滴定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③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NaOH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氧化还原滴定——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H2C2O4)溶液。
①课外小组里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最后取得共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某次滴定时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下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量筒、__________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用0.50mol•L-1HCl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 (g)+2O2 (g)=CO2 (g)+2H2O(g);△H=-802.3 kJ/mol,
H2O(l)=H2O(g);△H=+44 kJ/mol;
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