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材料中“界碑”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
C.中国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 |
D.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
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又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词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他是( )
A.辛弃疾 | B.张择端 | C.李清照 | D.苏轼 |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商品经济繁荣 | B.民族政权并立 |
C.江南地区开发 | D.统一国家发展 |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
A.皇帝制 | B.世袭制 | C.科举制 | D.丞相制 |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颁行“这种统一的文字”的是( )
A.黄帝 | B.秦始皇 | C.汉武帝 | D.唐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