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商鞅主持的变法是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的变法。他的变法主张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 B.张衡 | C.蔡伦 | D.毕昇 |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 B.八股取士 |
C.设立太学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见下图)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废除丞相 |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
C.统一度量衡 | D.建立皇帝制度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
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
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
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