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材料二: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材料: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具有创新能力,能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多年前,欧美“创客”们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实现了众多的功能,“草根科创”的优势可见一斑。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草根科创”的风潮正席卷中国。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而创客让小规模、个性化制造成为可能,并促进新科技和新需求更快地对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特性。从创客发起地来看,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民间创客生态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拥有创新所需的较健全市场环境和比较发达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创客们生根发芽壮大的重要土壤。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分析当今“创客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想出去看看。旅游不再是人们的奢望,一年1亿多次的国民出境旅游也正不断刷新纪录。据估计,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5%,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0%。中国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使得更多普通民众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某市政府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围绕城市形象定位、策划包装、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及产品的建设与开发、城市宣传品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操作建议及发展良策。
(2)有人据此材料认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引导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请你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指标
注:①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H市从2000年始就为促进本地文化产业腾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策刺激民营文化企业壮大成长;对原有的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对文化企业海外投资等加以财政性资助;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兴建如影院、文化工程等的文化基础设施,拉动文化消费市场;……有效的措施使H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促进文化产业腾飞的?
材料三:A市为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以期市民了解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并明确规定市民应当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同时,规定市民可以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应当受理。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政策支持力度。
(3)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和“政府的职能”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政治道理。
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针对性,难以在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低,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低。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分析文化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比较表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注:“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主要指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有限的收入来说,上学费用太高、看病费用太贵、买房价格太高,因而消费不起,显得很“难”。
材料二:中央财政安排众多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包括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为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央果断决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并为政府解决“三难”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谈谈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