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在二战之前一贯推行牺牲小国弱国利益,姑息纵容法西斯的政策。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公开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使这一政策达到顶峰。这种饮鸩止渴,自欺欺人的政策指的是:
| A.光荣孤立政策 | B.绥靖政策 |
| C.大陆均衡政策绥靖政策 | D.孤立主义政策 |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人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人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美国人穿着中国人生产的服装……这表明世界出现了()
| A.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
| B.经济全球化趋势 |
| C.“一超多强"的局面 |
|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
下图是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的总部大厦,自从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海尔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l999年进入美国设厂。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
|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
| 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
2011年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利 |
| B.对发展中国家弊大于利 |
| C.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
| D.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
下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其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
| 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
| 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
| D.使发达国家获得最大利益 |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 A.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 |
| B.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 |
| 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
| D.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