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廿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谓不公乎!”材料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C.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D.向往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盛行于隋唐的字体是()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 B.王阳明 |
C.李贽 | D.黄宗羲 |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
C.古人的治史态度 |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