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        ,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2)现有患者经检测发现,体内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浓度水平异常增高。已知,这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可使受体退化并阻碍其再生。则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骨骼肌痉挛/骨骼肌松弛)。
(3)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
① 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做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特点,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            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豌豆中,高茎与矮茎的有关遗传因子为A、a,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杂交后代
杂交组合
高茎
矮茎
总植株数
①A×B
210
70
280
②C×D
0
250
250
③E×F
190
190
380
④G×D
300
0
3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__%。
(2)豌豆G、C、A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
(3)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_______。
(4)高茎与矮茎遗传因子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其实质是________。

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 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 h。
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_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
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
(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组要10条,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一,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面实验中把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段的右侧,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验证的激素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犬病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能裂解靶细胞的是________,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为________。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能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 ℃,机体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