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图甲中的R1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 |
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 |
C.R1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
D.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之比为1:4 |
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V和5.3A | B.380V和9.1A |
C.240V和5.3A | D.240V和9.1A |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频率是4Hz |
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
C.第4s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
D.在t=1s和t=3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旁放一个金属线框且线框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以下哪种运动方式不能使线框abcd 中产生感应电流?()
A.线框以AB为轴旋转 | B.线框以ad边为轴旋转 |
C.线框向右移动 | D.线框以ab边为轴旋转 |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中央,有一闭合金属弹性圆环,条形磁铁中心线与弹性环轴线重合,现将弹性圆环均匀向外扩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弹性圆环的磁通量增大 |
B.从左往右看,弹性圆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C.弹性圆环中无感应电流 |
D.弹性圆环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半径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