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
B.酸雨污染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据此完成3~4题。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气温年较差大
③空气稀薄
④多冰川少湖泊
⑤生态脆弱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规定每天参观布达拉宫人数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宫堡式建筑群 | B.控制进藏旅游人数 |
C.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 D.尊重喇嘛教的传统 |
我国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据此完成1~2题。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五大连池 | B.石林 | C.嵩山 | D.庐山 |
其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的是()
A.五大连池 | B.黄山 | C.石林 | D.张家界 |
读海南岛水系分布示意图(图7—1),回答34~35题。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A.中间高,四周低 | B.四周高,中间低 |
C.北高南低 | D.西高东低 |
海南岛光热资源丰富,这里生长着众多的植物,但下列哪种植物不可在海南岛种植
A.甘蔗 | B.荔枝 | C.胡椒 | D.甜菜 |
读图2—5,判断30~33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 B.0°,60°E |
C.30°N,30°W | D.0°,120°E |
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 B.60°W,180° |
C.0°,150°W | D.150°W,180° |
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 | B.12时,16时 |
C.14时,16时 | D.18时,18时 |
此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
B.悉尼和伦敦的昼长相等 |
C.塔里木河水位达最高 |
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图2—4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28~29题。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南方地区 |
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 B.甜菜 | C.棉花 | D.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