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各题。
图中地形剖面线、≥10°C的积温曲线、年降水量线分别对应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 A.900m | B.1500m | C.2000m | D.3000m |
读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降雨量及月均温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 A.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 | 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
| C.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10°S~20°S之间 | B.10°N~20°N之间 |
| C.10°N~10°S之间 | D.30°N~50°N之间 |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与甲乙两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无关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 B.劳动力充足 | C.粮食需求量大 | D.耕地比重大 |
下列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缓的唯一原因是地壳运动长期不活跃 |
| B.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的移动有关 |
|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
| D.所在国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 |
关于乙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起伏大 | B.地势南高北低 | C.山河相间 | D.以高山峡谷为主 |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 | B.安第斯山 | C.落基山 | D.阿尔卑斯山 |
⑥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 B.太平洋板块 | C.美洲板块 | D.南极洲板块 |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谷、山谷 | B.山脊、山脊 | C.山谷、山脊 | D.山脊、山谷 |
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平原、盆地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丘陵、平原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读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下列各题。
若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A.甲、乙 | B.丙、丁 | C.丙、甲 | D.乙、丁 |
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东北 | B.西南 | C.正北 | D.正南 |
图中瀑布的高度可能约为
| A.30米 | B.20米 | C.60米 | D.6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