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部分经纬线图,30°N纬线与120°E经线相交于①地,①、②、③、④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①与②、②与③之间纬度差均为15°,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与④地相距大约2万千米 | B.②地比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
C.③地与④地相比白昼时间较短 | D.④地日落时①地正值日出时刻 |
关于图中各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①附近在外力作用下喀斯特地貌广布 |
B.②附近自然植被是以温带草原带为主 |
C.③附近冬末春初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 |
D.④附近气候特点呈明显的旱雨两季 |
2008年5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与以往相比,波动幅度较大。针对当前猪肉价格波动情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据此材料,完成33-34题。由材料可见,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国家政策 | B.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
C.技术改革 | D.交通运输 |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A.进行专业化生产 | B.推广“密集农业”生产方式 |
C.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 | D.加大科技投入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统计表,据此完成31—32题。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 | B.风沙危害严重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8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完成29—30题。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A.商品谷物农业 | B.观光农业 |
C.房地产业 | D.水稻种植业 |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大力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 B.缩小经济作物面积,改种粮食 |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 D.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 |
在蔬菜、花卉等的栽培方面,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多采用塑料大棚。
据此完成25—27题。这种温室农业属于
A.自给农业 | B.粗放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农业 |
玻璃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 | C.土壤 | D.光照 |
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应北京市,主要依赖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