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在评价德国宗教改革时说:“新教即使没有正确解决问题,毕竟正确地提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不再是世俗人同世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他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他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这表明新教

A.未能打破天主教垄断局面 B.使世人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C.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D.有利于世人完成自我救赎

苏格拉底在与人谈话时说:“我只知道—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表明苏格拉底

A.对智慧的敬畏之心 B.对知识的过度盲从
C.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D.对现实的极度失望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A.中国需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B.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形态的演进不可跨越 D.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日本史学家稻叶君山指出:“林则徐对于输入鸦片之外人及买卖鸦片之中国人,使陷于穷窘之地。复排击英人国法判决之要求,最后停止英国船舶于广东港外,以不肯署名盖印于证书为口实。其态度如此,战争之来终不能免。”这表明作者

A.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批判林则徐 B.没有看到战争爆发前中英双方的矛盾
C.准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真实起因 D.认为林则徐处理鸦片问题的方式有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