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 )
①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平等是文化趋同的保障
③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文化自治权
④我国坚持和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湖南卫视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异常火爆,主题曲“老爸老爸,咱们去哪里呀”让很多小朋友耳熟能详,引起广泛关注。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强制的 |
B.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D.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
在汉字繁简问题上,台湾有人指出,简化字不只是个别字省了笔画而已,它还有大量同音替代、偏旁推类,一个字代替了好几个字,因此在认知上十分混乱。在大陆,更多人认为简化字更方便文化的交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
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C.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化评价总是不同 |
D.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性 |
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山东段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仅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经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会免遭破坏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