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B.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C.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D.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B.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C.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D.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
B.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D.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搞IT的人收到别人的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因特网地址http:// www.xxx. Com.Cn和电子邮件地址:×××@163.net之类.一定会觉得十分自然.并且立即能从中捕捉到对方的某些信息.如Com表示公司,gov代表政府.eDu代表教育机构,org代表组织,还知道对方用的是公司信箱还是免费信箱,一般也知道http代表超文本传输协议。这一长串的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意义在我们看来是再清楚不过了,一个人不懂lt。但如果文化水平比较高.懂一些英语,问题也不大。可是中国人有十几亿人口。这类人能占多大比例?一个中小企业的销售员可能记得住这么多客户的因特网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吗?恐怕能记住自己公司的weB地址就不错了。
因特网是美国人发明和控制的,带有很强的美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背景。多数中国人对界面不大适应。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中国C网和因特网大异其趣。它有许多特点。如实名地址、广播邮件、引导信息和全貌信息分开及非在线搜索、安全信用等。这些特点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ip并非做不到。但要在因特网上实施怕就不容易了。因特网象大海一样自由流动,无所不包.要实行有序管理顾忌很多;中国C网可能象小溪一样容易引导控制,有序流动.中国C网的特色不在技术,而在创意;它对中国信息化的意义不在它本身的成败,而在引起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中国C网采取的是完全的实名地址制度,你这个企业在工商登记时用的是什么名字。在C网上的地址就是什么,不必做任何西化处理,而且按C网的规定也只能用这个名字,每个用户的网址是唯一的,和社会身份是一致的。而且不可能发生因特网抢注城名的事件。C网的电子邮件没有单独地址.用的也是实名地址,和网址相同。如果你是C网用户,你就可以不必在名片上标明自己的网址和电子邮件地址了。别人只要知道你的企业名字,就可以直接在C网上找到你的主页,给你发邮件。另外,在C网上的任何信息交换都标明用户身份的.想甩也甩不掉。在因特网上,如果你不明确记住一个企业的因特网地址,或错了一个字母(对中国人来说这是难免的)·你就根本无法访问它。你给别人发邮件.对方也无法从邮件地址辨认你究竟是谁。不要看轻了C网实名制度这一特点.它既方便又有信用,意义可不小。
中国C网的用户使用一个叫“佩协平台”的软件.就如同因特网上的浏览器一样,佩协平台把发布、访问、搜索、文件管理、电子邮件等功能集成在一起.你只须点击莱单.信息的收、发和查找均容易收到。制作C网的主页不须什么专业步骤。用写字板也好,用msofflCe也好,用photoshop也好,这些常用的软件足够了。如果连这些也觉麻烦.那就建个文本文件.会打字就行了。制作完成。你一点鼠标就发布到网上去了。如此做法,你每天更新一次主页.及时往上面添加新的信息又有何难?这比因特网制作和更新主页要简单一些。
第二自然段说:“多数中国人对界面不太适应”,对这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特网是美国人发明的,它又带上很强的美国而文化的背景.所以中国人难以
适应它。
B.因特网带有很强的美国文化的背景.并且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对于多数中国人
来说,这二者都比较陌生,所以感到不适应。
C.中国人只有少数人经常跟因特网打交道,他们对因特网比较适应。
D.只有少数中国人对美国文化比较熟悉,英语水平比较高。他们常搞it·因而他们

对因特网是适应的。
对“中国C网”理解和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中国C网是中文化的网络,它使用的语言是汉语,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很容易
使用它。
B.中国C网采用的是完全的实名地址制度。而不象因特网那样采用的是假名制
度.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弄虚作假,而容易查实。
C.中国C网上的地址,用的是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每个用户的网址按规
定又必须是唯一的。因而它既有信用,又方便使用。
D.中国C网上的电子邮件名称,和网址完全相同,别人只要找到你的主页·就可以

直接给你发邮件了,而因特网则没有这个优点。
关于“佩协平台”一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佩协平台”是中国C网用户所使用的软件名称,它具有发布信息、搜索网上信
息两大功能。
B.“佩协平台”这个软件,使用汉语的人很好驾驭它,制作C网的主页,不需电脑知
识。
C.使用“佩协平台”软件,也还是需要相当程度英语的,否则·你就一定不会用
mssoffiCe和photoshop来制作主页。
D.使用“佩协平台”的软件来制作主页很简单,因而,主页内容可以轻而易举的及

时更新。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C网比因特网有诸多优点.将来,中国C网有可能取代因特网。
B.因特网无所不包,象大海一样自由流动,要做到有序化管理,就会有相当多的困
难。
C.因特网网址由于是抽象化的名称缩写、符号与数字组成合成,因而对中国人来
说难以记忆.容易搞错。
D.中国C网的实名制度和中文化操作是其两大主要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前饮用水的种类较多,有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和天然水等。由于来源和制作工艺不同,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功效也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哪种水对人的健康最有益呢?纯净水对儿童健康有何影响?
纯净水。它的制作工艺来源于太空技术。宇航员为了切省能源并减少占用航天器的空间,将尿液经过层层过滤.去掉尿液中的废物、杂质.剩下纯净的水,达到一定标准后饮用。目前市场上的纯净水,一般取之于江河湖泊或一般地下水、自来水,运用过滤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技术处理制得。其优点是去除了水中细菌、原虫等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但同时把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锌、铁、锡、碘等也去除了。这种纯净水,实际上成了纯净的软水。我们知道,饮用水必须有一定的硬度.也就是要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水质过软对健康不利.长期饮用软水,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研究表明。饮软水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饮硬水的人群。因为水中的钙镁对于维持心肌内离子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故纯净水不宜长期、大量地饮用.儿童尤其不宜多饮。
蒸馏水。就是水煮沸后的蒸汽凝结而成的无菌、无杂质的水。因为煮沸过程是消毒净化的过程.也是去除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过程,因此蒸馏水也是纯净的软水。这种水成本高,多用来配制医用药液、注射针剂、保健口服液等。饮用这种水能得到营养.还可能引起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矿泉水。是指未受污染,从地下深部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所得的天然地下水,并经过滤、灭菌、罐装而成。矿泉水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生理功能有积极作用,这种水里的矿化物(钙、镁等)多呈离子状态。因此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天然水。是指以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为来源,经沉淀、过滤、清毒处理的自来水。此水如果既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又具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那就是活性水。根据不同的工艺和附加功能,目前已上市的产品有矿化水、磁化水、电解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等,但最普通,人们最常饮用的还是煮沸后的白开水。
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白开水既洁净.又无细茼·还能使硬度过大的水质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温的或凉的白开水,能很快被人体吸收.补充机体所需的水分,增加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养分的运转和分解;同时加速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泄,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增加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增强肠道的生物活性.使人精神振奋,食欲增加。所以,营养学家建议人们,每天早晨起来,喝一大杯“生命之水”,并且每天的饮水量不能少于700毫升。喝白开水对美容十分有益.能够使皮肤保持充足的水分,肌肤更显光泽而且富弹性.并能延缓衰老。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喝白开水是一种方便简捷的美容和养生之道。
纯净水、蒸馏水不宜作饮用水,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纯净水、蒸馏水没有营养。
B.纯净水、蒸馏水失去了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生物。
C.纯净水、蒸馏水的制作工艺复杂,产量小、成本高。
D.纯净水、蒸馏水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用蒸馏水配制药剂的原因是 ( )
①无菌、无杂质②无矿物质和微生物③没有营养④有稀释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
B.蒸馏水不能作饮用水。
C.矿泉水和自来水是很好的饮用水。
D.把纯净水、矿泉水、天然水煮沸后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饮用水。

下面的概念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纯净水和蒸馏水都是不含矿物质的“软水”。
B.矿泉水指的是含有矿物质的泉水。
C.天然水指的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无菌无杂质的江河湖泊的或者地下的水。
D.“生命之水”指的是美容、养生的白开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人类接近21世纪时,在整个地球面临的所有问题中,能源至关重要。能源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经济稳定和提高生活标准的关键。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依靠石油。显然,诸如石油之类的矿物燃料会污染大气,加剧温室效应,改变全球气候。这样。当人类奔向21世纪时,面对着尴尬局面: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能源来摆脱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能源的生产却可能导致生态灾难。
对于矿物燃料,主要有两种替代物:核能与太阳能。
核能曾被看作是电力工业的希望之光.但却昂贵得使人难以接受,而且在政治上也常遭非议。
目前,太阳能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俄罗斯的“和平”号宇宙空间站从太阳能面板天线阵中可产生10千瓦电力。但是,把太阳能作为地球的基本电量是不切实际的。虽然太阳能电池很适用于耗电量少的小型电气设备,但是云和夜却使它有很大的局限。
然而,太阳能卫星却能在太空轨道空中运行,永远沉浸在未过滤的阳光中。太阳能卫星从太空的阳光中产生电.并把电传送给地球接受站,传送的波束以微波频率运行。太阳能卫星将会产生功率强大的电能,它向地面传送的电能可达数千兆瓦·因而这种卫星体积会很大。在70年代初所进行的研究曾设想结构可长达15公里——大于曼哈顿岛,能向地面传送10千兆瓦电能。这10千兆瓦电能可为美国康涅狄格州或纽约城提供所需的全部能量。为
根据文意.说“能源至关重要”的理由,哪一项不在其中? ( )

A.能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后劲。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D.能源的价格将不断提升,替代物将不断出现。

文中说“把太阳能作为地球的基本电量是不切实际的”,选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

A.目前的科技水平还缺乏相应的转换能力。
B.太阳能转化为电力需要昂贵的投资,成本太高。
C.太阳能可被地球利用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时间限制和气候干
扰。
D.太阳能可以产生的电力是有限的,只适合耗电少的小型电气设备。

选出下列解说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石油、核能、太阳能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也有弊,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其
中最大的弊端。
B.核能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成本太高。一些政治家对此
持否定态度。
C.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燃料能源主要还是石油之类的矿物质,而这类能源的利用
恰恰并不是人类生存的最合理选择。
D.现代人类所面临的根本选择是应该节约能源还是应该改造能源,也即应该减少

能源消耗还是应该提高能源价值的选择。
选出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

A.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的电力供应已经成功地应用了太阳能。
B.在太空中接受太阳能可以免除大气层干扰,并且持续不断。
C.太阳能卫星体积越大.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也就越大.向地面传送的电量当然
也就越大。
D.太阳能卫星的制造还处于设想阶段.它的优越性以及实际可能碰到的难题都只

是一些推论和想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移植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供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荚格兰剑桥imutrAn的主任DAviD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之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受了猪器官。
当然.猪隐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在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越过这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 A.weis8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
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进行过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灌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在猪和狒狒中,科学家为什么更倾向于选择猪作为异体移植的供体动物?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狒狒器官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性比猪器官大得多。
B.猪器官虽有强烈排斥问题,但超怠性斥问题已被英格兰科学家彻底解决了。
C.猪器官的大小适当。
D.猪的宰杀几乎不存在道德问题。

下列关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

A.perv隐藏在猪体内且融人的DnA之中,无法消除。
B.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问感染的最可怕的病源体。
C.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
D.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就成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

下列不能作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这个结论的依据的一项是

A.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进行治疗过。
B.利用插入人类基因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
C.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名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胞存活。
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

选出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 ( )

A.伦敦癌症研究所科学家,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实际上是对人类
患者移植猪器官持否定态度。
B.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活体移植成功的例子。
C.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的最主要担忧是种问感染,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
这方面的证据,可见异体移植是有可能逐步实现的。
D.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这一结果标志着异体移植走进了一

个新时代,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都基本解决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打开潘多拉盒子后的忧思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明了、清晰。然而,人类在不断揭开自身和生物界奥秘的同时,伴随的是深深的忧虑。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因此据认为很可能会增加人类的快乐和富足。这种情形只能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但事实上.人类总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缚。”
许多医学家、生物学家都预测基因技术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人类一旦破译了自身的生命之谜,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将会从排序中消除而不代代相传。但是一些科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却认为基因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又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正如核技术为人类带来高效、廉价、清洁核能的同时。在人类头上悬挂起一把核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基因技术给法律、伦理、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带来的冲
击也会是空前的。
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长着三只眼或者是牛耳朵的人共事,你会怎样?或者一位年轻人去赴女友的约会时,却发现另一个克隆的自我已捷足先登。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父母通过其基因排列得知他有某种疾病的隐患或者有犯罪倾向,会不会发生弃婴和杀婴的行为?像著名的残痰人物理学家霍金和有精神病的画家梵高这样的天才.是否会因为基因技术而被扼杀在摇篮里?
当一个人活到1200岁时,他和他几十代子孙如何相处?有限的资源会承载起越来越长寿的人类吗?
这些场景绝不是杞人忧天。对于基因技术,该项技术的催生者——科学家们也同样有种种担忧。
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在一次研讨会上对基因组计划可能被滥用表达了极大的忧虑。他说.人们千万不要扮演上帝的角色。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曹泽毂也在同一场合说,基因技术的发展会对医学、人类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想起来让人不寒而栗的问题,比如可能会产生基因歧视,而且,和平研究很可能被非和平利用.未来是否出现针对某个族群的灭绝性基因武器?
第1段引用罗素的话,意在说明 ( )

A.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
B.科学能够增加人类的快乐和富足。
C.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上科学能为人类造福。
D.如果脱离了理性的制约,科学有可能危害人类。

第2段中的“潘多拉盒子”和“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 )

A.基因技术;核战争的危险。
B.基因技术;制止核战争的手段。
C.灾难之源;核战争的危险。
D.灾难之源;制止核战争的手段。

最后一段中引用杨焕明的话“人们千万不要扮演上帝的角色”,旨在告诫人们

A.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要迷信上帝。
B.不要企图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规律。
C.不要把基因技术用于反人类的罪恶目的。
D.要顺应自然,不要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

针对文中所述的种种忧虑,有人提出“科技磨剑,法律铸鞘”的对策。这个对策的实质是 ( )

A.用法律来限制基因技术的发展。
B.用法律来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
C.将基因技术的发展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中。
D.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与逐步完善的法律制度相互依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