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 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摄:代理
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发:打开
稽灶之多寡 稽:核查
闻衡对客有讪上语。 讪:搭讪、谄媚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B.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C.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D.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调整纳税政策,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D.叶衡多次献策皇帝。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建议改编土地更重政策;任户部侍郎建议改编盐税政策;任任枢密都承旨提出马政的弊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2)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属:写 |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瘗:埋葬 |
C.信宿遍于京邑焉信宿:两天时间 |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预:事前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焦!堡煎垫甚萱!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考核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2)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以通览古今、秘隐传记无所不记为贤乎?是则儒者之次也。才高好事勤学不舍若专成之苗裔有世祖遗文得成其篇业观览讽诵若典官文书若太史公及刘子政之徒有主领书记之职,则有博览通达之名矣。(王充《论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若水幼聪悟,十岁能属文。华山陈抟见之,谓日:“子神清,可以学道;不然,当富贵,但忌太逮尔。”雍熙中,举进士,释褐同州观察推官,听决明允,郡治赖之。淳化初,寇准掌选,荐若水五人文学高第,召试翰林,若水最优,椎秘书丞、直史馆。岁余,迁右正言。会置理检院于乾元门外,命若水领之。俄同知贡举,加屯田员外耶。诏诣原、盐等州制置边事,还奏合旨,翌日改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与张洎并命。尝草赐赵保忠诏,有云:“不斩继迁,开狡兔之三穴。”太宗大以为当。
真宗即位,加工部侍耶。数月,以母老上章,求解机务,诏不许。若水请益坚,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俄诏修《太宗实录》,成八十卷。真宗览书流涕,锡赉有差。
俄知开封府。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日积刍粟,四日革将帅,五日明赏罚。
未几,出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已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递罢役。初,若水率众过河,分布军伍,成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上谓左右曰:“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是秋,又遣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便宜制置边事。还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六年春,因疾灸两足,创渍出血数斗,自是体貌羸鼛,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其死也,士君子尤惜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改)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决明允,郡治赖之听:倾听。 |
B.真宗览书流涕,锡赉有差锡:通“赐”,给予,赐给。 |
C.前后遣使数辈按视按:巡查。 |
D.俾归京师俾: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B.且其地险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边寇奔冲,难于固守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
D.深为戍将推服 |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2)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钱若水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宠命优渥——优渥:优厚 | B.朝不虑夕——虑:保证 |
C.日薄西山——薄:迫近 | D.更相为命——更相:交互 |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矜”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 B.①与③相同 |
C.②与③相同 | D.①②③都不相同 |
下面四个句子中,“之”作代词的一项是()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之二虫又何知 |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
B.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当备犬马以酬谢陛下的知遇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能听到您的心声。 |
C.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能听到您的心声。 |
D.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当备犬马以酬谢陛下的知遇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