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生”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大会。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们不像农家子弟那样红着脸到主席台上拿了(甚至可以说是“夺”了)奖状就跑,而是大大方方,到主席台上先向校长敬少先队礼,然后双手接过奖状,再昂首挺胸地走回来。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到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头上。他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激动地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唉,他信了!他信了!”
这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地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他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子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地几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叹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班,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1)“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全场静得出奇”。为什么会这样?作者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
(2)班主任是怎样妥善处理这一闹剧的?
(3)“半晌无语。夜班,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两眼含泪的原因是什么?
(4)校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赞赏他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吗?为什么?
(5)“他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你认为那一次的经历对他以后发展有什么影响?
(6)文中交代班主任是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有什么作用?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卡罗纳》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儿童小说。书中记述了发生在______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课内阅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1)短文中“唯有”的意思是________,“谈何容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①要读出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②要读出对骨髓移植难度的感慨。( )
阅读链接台。
宝 岛 母 亲
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手术保险起见,这位妇女共捐髓1000cc,特别多捐出了200cc!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
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
“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挽救( ) 捐赠( ) 顾虑( )
(2) 文章为什么用“宝岛母亲”做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赏析阁。
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凋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你从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
课文回眸室。
本文讲述的是大陆青年患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用__________挽救了_______的生命,架起了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