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
B.吞噬细胞因不含分解PM2.5的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C.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 |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
下列实验有关操作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实验名称 |
操作步骤 |
|
A |
脂肪的鉴定 |
取材→滴染液染色→吸水纸吸去染液→滴酒精洗浮色→吸水纸吸去酒精→滴蒸馏水→盖盖玻片 |
B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载玻片的液滴中→盐酸水解→冲洗涂片→吸干水分→染色→吸去多余染液→盖盖玻片 |
C |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
培养不定根→低温诱导培养(4℃,36h)→取材→卡诺氏液固定→酒精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D |
观察质壁分离 |
制成装片→在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
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B.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C.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
D.演![]() |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 |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