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卡尔文因发现光合作用合成己糖(葡萄糖)反应中CO2的固定途径获得诺贝尔奖。卡尔文将14CO2注入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0<tl<t2<t3<t4<t5)的光照,分析14CO2去向.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光照时间 |
0 |
t1 |
t2 |
t3 |
t4 |
t5 |
分离出的放射性化合物 |
无 |
① |
①② |
①②③ |
①②③④⑤ |
①②③④⑤⑥ |
注:表中①~⑥依次代表:3-磷酸甘油酸(C3H7O7P);l,3-二磷酸甘油酸(C3H8O10P2);3-磷酸甘油醛(C3H7O7P);己糖;C5化合物;淀粉。
A.不同时间的产物为本实验的自变量
B.t1时,①中的3个碳原子都具有放射性
C.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①→②→③→④⑤→⑥
D.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也能确定出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选项 |
呼吸类型 |
[H]的来源 |
[H]的用途 |
A |
有氧呼吸 |
只来源于葡萄糖 |
用于生成水 |
B |
有氧呼吸 |
来源于葡萄糖和水 |
用于生成水 |
C |
无氧呼吸 |
来源于葡萄糖和水 |
用于生成乳酸 |
D |
无氧呼吸 |
只来源于葡萄糖 |
用于生成酒精 |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 ![]() |
B.吸收的葡萄糖分子:细胞膜![]() ![]() |
C.合成的细胞膜外蛋白:高尔基体![]() ![]() |
D.转录的mRNA分子:细胞核![]() ![]() |
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催化 |
C.酶与ATP相同,均具有微量、高效、专一等特性 |
D.ATP分子中均含有核糖,而酶分子中均不含核糖 |
下列最适合用于替代哺乳动物的成熟血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是()
A.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 B.植物叶肉细胞 |
C.心肌细胞 | D.蓝藻细胞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是细胞内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
B.与心肌细胞相比,浆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较快 |
C.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比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
D.溶酶体中富含水解酶,能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