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D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基因D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植物出现了性状的改变。该变异( )
A.使控制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
B.破坏了基因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
C.导致染色体中基因数目与次序的变化 |
D.导致种群基因库和生物进化方向的改变 |
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 |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
D.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
等位基因的产生发生在
A.基因突变过程中 | B.减数分裂过程中 |
C.染色体变异过程中 | D.有丝分裂过程中 |
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
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
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
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 |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
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