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___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_______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__________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_____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I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成程度 |
甲 |
正常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乙 |
正常的鼷鼠 |
接种 |
+++++ |
丙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丁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接种 |
+ |
戊 |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
接种 |
++++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在体液免疫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细胞的帮助,抗体的合成需哪些细胞器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目中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A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证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还应做何种补充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
下图中甲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则在a、b、e、f四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2)若在d处连接一个如丙图的电流表,则在e处给予一个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方向分别是。
(3)在甲图中的神经中枢部分有个乙图这样的结构。乙图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其本质是,B是指下一神经元的。A是指,能与突触前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
(4)兴奋在乙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原因。
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甲图中细胞③处的胞体被大量破坏,E处的分泌物质消失,病人将出现尿崩症,表现为明显的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物质中含有,其生理作用为。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从而使A血管中的激素的含量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TSH增加并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
(3)研究表明,TSH是一种糖蛋白。将生长状况一致的小蝌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置于适合其生长的池塘水中饲养,每天定期给4组小蝌蚪饲喂等量的不同饲料并做不同的处理(如下表)。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饲料或处理 |
普通饲料 |
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
含TSH的饲料 |
普通饲料注射甲状腺激素 |
若甲组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的时间为t,请预测其他3组小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时间:乙,丙,丁,解释丙组蝌蚪所用时间长短的原因。
回答下列果蝇杂交试验的有关问题:
(1)有人从野生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将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图(基因用B、b表示)。
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摩尔根运用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由上述杂交试验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若让F2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红眼果蝇的比例为。
③研究表明,果蝇的性别不仅由性染色体决定,还与X染色体的条数有关,只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使胚胎朝雌性方向发展,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和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 |
XX |
XY |
XO |
XXY |
XYY |
果蝇性别 |
可育雌蝇 |
可育雄蝇 |
不育雄蝇 |
可育雌蝇 |
可育雄蝇 |
将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大量观察发现,子代中,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子代中白眼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
是 。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可以显微观察该果蝇体细胞中的 。
(2)长翅和残翅是果蝇的另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一只长翅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残翅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①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②F2代中杂合雌果蝇共有 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果蝇中残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③将F2代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和残翅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残翅白眼的比例为 。